平凉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
欢迎访问平凉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
平凉市质量基础 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
需求发布
能力发布

世界标准日专栏|“标准化项目典型案例展示”之三发展循环经济 共享生态文明---甘肃恒达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标准化典型案例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8日

近年来,公司发展始终秉行“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绿色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共享生态文明”的理念,围绕农产品的包装提升和废旧资源的综合利用,不断的延链补链,现已建成以包装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为主,以废旧地膜的回收利用为辅,以造纸污泥,污水处理回收,炉渣、烟尘回收利用为支撑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围绕农产品的包装提升和废旧资源的综合利用,不断的延链补链,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公司在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废物再利用的同时,企业自身也不断的发展壮大,目前公司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包装集团。

现状和发展基础

1.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甘肃恒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废纸、废旧塑料、建筑废料、农林废弃物等再生资源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为主,生产原纸、瓦楞纸箱、各种塑料制品、环保砖、生物质燃料等产品,实现再生资源产业绿色化、循环化的新型环保示范企业。公司年处理各类包装废弃物40万吨,年产原纸及瓦楞芯纸30万吨,实现工业产值7亿多元,2022年上缴税金4500余万元,就业职工1000余人。

能源利用效率:单位产值综合能耗为0.84吨标准煤/万元(当量值);单位产值电耗为0.123万千瓦时/万元(当量值);单位产值煤耗为0.72吨/万元(当量值)。

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公司2022年工业总产值为50648.1万元,当量值综合能耗为42722.9吨标准煤,等价值综合能耗为54232吨标准煤,耗电量为5068万千瓦时,能源消耗以电、原煤、水等为主,能源利用效率较高,其电耗属于同行业准入水平。2022年共计节约能源约300吨标准煤,完成了节能量的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循环经济标准化现状

从2004年企业为解决纸箱包装原料供应瓶颈而上马废纸造纸生产线开始,企业就把循环经济模式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所有规划之中。企业在不断完善内部循环利用产业链的同时,还着眼未来,谋求在企业整体营销范围内实施规模更大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组成了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针对企业内部循环经济产业链,造纸所需原料大部分为废纸,配以少量成品木浆,造纸的主要产品是纸箱包装用木浆挂面纸、瓦楞纸、茶板纸等,原纸50%用于企业包装公司纸板、纸箱制造,包装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废料又全部回收,作为造纸的原料循环利用,形成主导产品生产过程的循环利用产业链;造纸污水经过自建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全部循环二次利用,减少了取水量,杜绝了造纸污水对环境的污染;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和废浆,经过公司获得专利的“造纸污泥湿法改性加工高密度硬质模塑”—果托、蛋托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使得造纸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全部回收利用,形成了小的循环产业链。

公司目前主要能源消耗是原煤和电,主要用能设备有用煤锅炉35吨2台,用电设备有造纸机4台、其他造纸制造设备80余台。目前各种用电设备都安装了变频器等节电设施,锅炉节能技术一流,各个重点用气环节都安装了废气回收系统,余热、余能利用情况良好,为企业节能降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效益情况

1.经济效益

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管理,淘汰落后纸箱生产设备,挖掘企业内部生产潜力,使企业原纸年产量达到30万吨,产值超过7亿元;投资2000万元在工业园区新建年产6000万平方米的彩印纸箱生产线,使其产值达到2亿元;利用造纸污泥加工高密度硬质模塑包装材料和再生塑料造粒制造塑料注塑产品,修建大型污水处理厂,增加气体回收装置,对造纸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废弃物进行生产过程中的循环再利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清洁生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2.环境效益

企业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已具备建立循环经济所需的基础条件和技术力量,基本掌握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相应技术;废气排放较改造前减少80%,废水、造纸污泥等的排放量几乎为零,大大减轻了环境压力,还当地百姓一个绿水蓝天。

3.社会效益

通过不断的延链补链,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知名度不断提高,目前已拥有1000余名员工,每年新增就业岗位20-30个,有效缓解县域内大中专学生及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困难问题,按人均年收入3万元计,增收3250万元,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甘肃恒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遵循“发展绿色产业、创造社会价值”的发展理念,围绕农产品的包装提升和废旧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区域内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加工产业园,持续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作者:李志麟 审核:贾明宇 责任编辑:孙斌)